“为你,千千万万遍”,真诚,善良,正直,勇敢的优秀品质永远为人感动。本书的主人公是阿米尔,以阿米尔的第一视角叙述,文伊始,还处在君主时期的阿富汗,那会儿的阿米尔还和哈桑有着美好的童年,可是一切都变了,阿富汗后面深陷在战争之中,哈桑为了阿米尔追风筝,却遭受到了变态伤害,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并一直深陷自责当中,就如后面拉幸汗所说的,一个无情的人,是不会感到痛苦自责的,阿米尔的内心自述,一遍遍鞭笞自己的内心,足以说明他人品本质依然是善良的,结局以阿米尔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结束,本质上也是阿米尔完成了自己的救赎,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和过去释怀,曾经是哈桑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现在是阿米尔为索拉博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是一项运动,是阿米尔向父亲证明的途径,是哈桑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的见证,也是阿米尔救赎自己的象征。追风筝是在斗风筝之后肆意奔跑的过程,在斗风筝的时候需要技巧来取胜,追风筝之时也会遇到重重困难,而那时哈桑没有放弃,最后阿米尔也没有放弃,追到了风筝,也追到了可贵的品质。

阿米尔的自述很好的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其实也没有完美的人,哈桑的美好也是在阿米尔的视角下,哈桑是完美的,阿米尔需要这个来自责,但那时候他见到哈桑遭受性虐待的时候也是个小孩,在那个场景下,人性大多时候是自私的,出于自我保护的下意识,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够挺身而出,当然也肯定会有的,那一定是个伟大的人,而大多数人都是普罗大众。阿米尔显然是大众中的一员,后来也做了很多为了逃避这件事的错事,而有些错,错过便是一辈子,他再也没有见到哈桑,再见已是阴阳两隔,只能看见照片里没有生命的哈桑,在拉幸汗告诉阿米尔真相的时候,阿米尔的发怒在当时也说不出他错了吗,他如今有了妻子家人,肯定也会有羁绊,会犹豫会胆怯也会退缩懦弱,人性如此,后面阿米尔也确实丢了半条命,所幸挣扎过后,他还是决定回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去找陌生又熟悉的亲人,在这差点丢了半条命的过程里,他救赎了自己,可以坦然接受过去的自己,并且更加的勇敢面对将来的困难,不再逃避。

阿富汗人的生活从和平到战争可能只发生在一个时间点,看着收录的一张张照片,不禁失禁,当晚还在婚庆,马上就戛然而止,迎来的却是一场场堪称末日般的战争,活着或许在当时的阿富汗便是一种奢求,索拉博听着阿富汗讲美国的生活,那都是他难以想象且从未见过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却是很平常的小事,在我们享受和平带来的生活的时候,同时也要对战争敬畏,强大的武力可以保护着这个国家的人民,但绝不希望发生战争,战争受难的终究是普罗大众,希望和平与发展可以一直是当今世界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