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感想
初见这本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感觉像是一本儿童读物,仅仅从名字来看,我感觉我是不会去看这本书的,事实证明我被啪啪打脸,以后看书我也得纠正这种态度,不能够从书名来判断一本读物的内容,幸好我看见了我的老师在朋友圈里面推荐了这本书,我就尝试将其加入书架,并开始了阅读。
读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著作,整体感受还是比较深的,他让我想起来另外一本著作《被讨厌的勇气》,不过那本书的思想较深,很多思想都颠覆了传统的观点,需要细细深思,因此那本著作的感悟至今还没写。回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著作,他相比《被讨厌的勇气》来说,不是纯对话形式的,理解起来要比较通畅,文中的蛤蟆在朋友的帮助下去看心理医生苍鹭,苍鹭通过对话让蛤蟆逐渐剖析自己,使他逐渐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苍鹭将人分为三个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这三种状态是每个人都存在的状态,一开始的蛤蟆正是处于儿童状态,他的儿童状态又是由他人的父母状态造成的,苍鹭通过谈话将蛤蟆一步步引导至较为理想的成人状态,使他走入“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坐标。不过文中苍鹭也表达了类似意思,苍鹭的谈话仅仅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近些年来类似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被讨厌的勇气》这类心理学著作频频引起读者的青睐,是否能够说明在当今社会人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我感觉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心理问题,只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在每个时代表现出来是不相同的,他们这可能来自于家庭、工作、生活,,在以前社会发展不富裕的时候,人们会因为饥饿产生心理问题,如今人们可能因为工作压力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与文中蛤蟆一样的问题,在每个年代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只是在以往不富裕的时候这些问题不会被放大,当不再为饿肚子烦恼的时候,开始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时候,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就会被无限放大,读这本书的时候,总能够在蛤蟆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我相信很多人应该都是如此,蛤蟆有幸遇到了苍鹭,而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一定能够遇到苍鹭,如何自己引导自己成为了关键,一来可以通过阅读此类心理学著作,触类旁通,解救蛤蟆也是在解救自己,二来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发泄,比如运动,三来向朋友倾诉,但往往像蛤蟆这类人是不愿与人倾诉的,只有当他成功进入成人状态时,可能方会主动与人交朋友,那时才会有倾诉可谈。
如果很不幸最近有一些烦恼,不妨看看这本著作,他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你的焦虑,或许就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成人状态只有自己能找到,你好我也好才是最好的人生坐标。